“现在学英语是为了将来不说英语”秦秀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专家,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。第一眼看见他,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,觉得这位老先生很面善、很谦和,并且乐于和年轻人交往。
80年代,秦先生的《英语简史》、《英语文体学入门》两本专著问世,它们均为国内第一本同类著作。1988年,他主编了65万字的《英语通论》,1992年又有译作《英语的故事》问世。历时八载由他筹划、主编的《当代英语习语大词典》在今年元月刚一出版即获瞩目,这些重大科研成果都是秦先生在业余时间完成的。他每年要带3个研究生,同时他坚持给本科生上课,每周10—12课时,并且不断更新授课内容。秦秀白没有周末、没有寒暑假,甚至不能在午夜之前就寝,但是他显得很年轻很健康很快乐。
1985—1986年间,秦先生执鞭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山分校,开设中国古代史、中国当代文学等五门课;后又获耶鲁大学邀请,在那座著名学府作了半年的英文研究员,从事英语史和文学批评研究。西方新颖的教学方式可能从此根植于他的心底。回国后他的教育主张一直是“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,是导出来的”。他相信学生的创造力,鼓励他们多读书,他从不考试,但他要求学生写长篇论文。在他自己的学术研究上,他不从属于某个学派,他要坚持创新。
从秦秀白先生那里第一次听到这样一句话:“现在学英语是为了将来不说英语。”这位专攻文体学研究的教授说,近20年,西方语言学术界出现很多文体观,引起瞩目。其实这在我国文学著作《文心雕龙》中早就提出了,那时候英语还没有形成呢!公元5世纪以前,英国宫庭、上层社会讲的是法语,宗教人士讲的是拉丁语,只有老百姓才讲英语。然而历史跟我们开了个玩笑,现在语言成了国力的体现。正因为语言的运用与国家的实力息息相关,秦先生说他搞科研作学问面向的都是普通百姓,他坚持好老师应该到基础年级去教书。
在秦先生眼中,知识是力量是尊严是荣耀。他会很从容地和他身边的年轻教师拉起家常:“教书”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特殊职业,要善于给自己确立一个志向。当物质得不到满足时,是一个很痛苦的挣扎过程;然而当物质达到顶峰时,人们需要的依旧是纯化灵魂的精神需求,因为精神追求是顺乎潮流的。
“勤奋成才”——秦秀白以他数十年的人生追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成长的故事:1960年,秦秀白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,在王佐良、许国璋等名师的悉心栽培下,1965年和刘润清、唐闻生、吴一安等人从英语系尖子班毕业。“文革”中依旧坚持阅读从不间断,他读史书、读鲁迅著作,他能一气呵成地背诵大段英文版《毛选》。改革开放后,在欧洲进修一年让他经历了自己生命的“文艺复兴”时期,发现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居然如此大,学术视野豁然开阔,从而让他在随后20年的学术、教学生涯中大获裨益。秦秀白以他的“永不言倦”成就了自己的学术道路,培养了对知识的崇敬心和责任感。同时他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活法,这活法让他的心态清澈如水。